2024刑事犯罪年龄下调至12岁意味着什么
2025-02-28 12:56:01

来源:网络
2021 年 3 月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刑事犯罪年龄有条件地下调至 12 岁。这一调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具体如下:
对法律体系的意义
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随着社会发展,部分 12 至 14 岁的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成熟度有所提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和控制能力,可能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将刑事责任年龄下调,使实施严重犯罪的低龄未成年人受到相应刑事处罚,让罪行与责任相匹配,维护了刑法的基本原则。
完善法律体系:弥补了原法律在处理低龄未成年人严重犯罪问题上的不足,使法律对各类犯罪行为的规制更加全面、系统,增强了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为司法机关处理此类案件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对社会的意义
增强社会安全感:对实施严重犯罪的低龄未成年人进行刑事处罚,向社会表明法律对严重犯罪零容忍,不论年龄大小。这能有效震慑潜在的低龄犯罪者,减少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发生,保护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增强社会整体的安全感。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一些低龄未成年人实施的严重犯罪行为给受害人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让犯罪者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能够安抚受害人及其家属,使他们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的公平和公序良俗。
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强化法律威慑与教育矫正:下调刑事责任年龄,能让低龄未成年人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和不可侵犯性,明白即使年龄小,实施严重犯罪也需承担责任,从而起到警示作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对于实施了严重犯罪的低龄未成年人,通过刑事处罚和教育矫正相结合,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回归正途。
引导健康成长:从社会层面看,这一举措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引导广大未成年人遵守法律、敬畏法律,促进未成年人整体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使他们明白在法律框架内行为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