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是反对关系吗
2024-10-05 14:52:02
来源:最高法
故意与过失并非矛盾,实则截然相反。故意犯罪含有明确意图并知悉或预见可能的恶果;而过失犯罪则源于无心之失,并不清楚可能带来何种后果。
首先,过失犯罪的行为本身就潜藏着对社会有害的结果,故是潜在危害社会的行为。
其次‘过失犯罪行为本身即是错误行为,应当受到谴责。
第三,对于大部分过失犯罪而言,除非酿成严重社果,否则刑法不会将其视为犯罪,行为人也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并非源自主观意愿,而主要体现在客观效果上。
《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处罚
1.主观动机差异: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不良后果,却仍希望或放任其发生;而过失犯罪则是行为人本应预见到行为可能产生危害社会的后果,但由于疏忽或过于自信而未能预测或避免。
2.法律惩处差异:刑法强调惩罚故意犯罪,并将之视为常规;而过失犯罪只有在触犯法律且已产生实际危害时,方承担法律责任。
3.定罪结果影响:故意犯罪极为看重罪犯的主观意图,只要有此动机便构成犯罪,而结果仅对量刑存在影响;而过失犯罪则需已造成实质伤害才能立案,否则不能判定为犯罪。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