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施暴者可能会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2024-03-22 17:38:36

来源:法治鄂托克
近日,河北邯郸三名初中生残忍杀害同学的案件引发网友热议。这场由校园霸凌演变而成的刑事案件给社会敲响了警钟,尽管我国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年龄从14岁降至12岁,却仍然无法避免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未成年不是违法犯罪的挡箭牌!
那么校园霸凌施暴者可能会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校园霸凌行为的实施者一般承担侵权责任,如果霸凌者是未成年人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由其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霸凌者是成年人,其责任由本人承担。
在校园霸凌中常见的民事侵权行为有:
在言语上:随意损毁他人财产的、起带有侮辱性的外号或使用羞辱性话语的、散播关于他人的谣言的、恶意暴露他人隐私的等行为,而这些行为可能构成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
在行为上:如果在校园霸凌行为中有暴力袭击、肢体攻击,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构成侵犯他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行政责任
在校园霸凌行为中,除了民事赔偿责任外,如果是以殴打、虐待等暴力方式实施的,虽然不构成犯罪,但是违反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霸凌者应当受到治安处罚。
如: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的、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等行为,公安机关将根据行为后果、危害程度等情节处以行政拘留、罚款的治安处罚。
刑事责任
对于在校园霸凌实施的严重的暴力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
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强奸、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
犯罪承担刑责。不满十八周岁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那么被施暴者及家长老师应该怎么做呢?
被霸凌者:
1、保持镇定。
2、求救,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和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但是不要去激怒对方。
4、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5、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要告诉家长,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家长:
1.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有些家长平时要求孩子一味顺从,打压孩子的自尊,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在学校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如果事态超出孩子的应对能力,家长应采取行动,与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
2.鼓励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能力,这对校园欺凌的影响能产生缓冲作用。
3.观察,警惕孩子的异常行为。据《人民教育》介绍,当孩子出现突然不愿上学、无端情绪变化、抱怨有同学针对他、身上出现伤痕、行为异常、睡眠出现问题等情况时,可能正在经受欺凌,家长需要警惕。
4.冷静,最重要的是孩子。当孩子讲述欺凌发生的情形时,请保持冷静,很好地倾听并作出回应,让孩子知道这个情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父母都会站在他这一边,支持他。
5.先平复孩子的情绪。孩子在极度没有安全感时更看重别人的关心,越早把情绪处理好,对孩子的伤害和日后的影响才能越小,这比起解决事情本身更重要。
学校和老师:
1.救助为主:对于校园欺凌受害者,校方应立即组织医疗救助、心理干预、司法协助等。
2.适度惩戒:对校园欺凌的加害者,校方一定要通报其家长,给予严肃批评教育,绝不姑息,总体原则是确保教育挽救的宗旨,在法律的范围之内予以适当惩处。
3.快速反应:学校要及时关注学生动态,立刻开展救助工作,合理处置欺凌事件。
4.低调弥补:在处置过程中,校方要从受害人角度出发,多关注受害孩子、家长的利益,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客观回应社会关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