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过程中主播虚假承诺有哪些法律责任
9天前

来源:网络
在直播带货日益火爆的当下,主播虚假承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从法律角度来看,主播虚假承诺需承担多方面责任。
首先是民事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在直播带货场景中,主播的介绍和承诺构成了与消费者之间合同订立的重要环节。如果主播虚假承诺,比如承诺商品具备某种功效但实际不具备,或者承诺的售后服务无法兑现,导致消费者基于这些虚假承诺购买商品并遭受损失,消费者有权要求主播赔偿损失。损失范围包括购买商品的价款、因使用该商品造成的人身或财产损害等。
其次,主播可能面临行政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若主播作为经营者的一部分(如自带品牌直播带货),或者作为广告代言人进行虚假宣传,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可能吊销营业执照等。对于广告代言人的主播,如果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或者作推荐、证明,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再者,在某些严重情况下,主播虚假承诺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例如,如果主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假承诺欺骗消费者购买商品,数额较大的,可能涉嫌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一旦构成诈骗罪,主播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并处罚金。
案例一:美妆主播虚假宣传功效案
某知名美妆主播在直播中声称一款美白面霜使用一周就能看到明显美白效果,还展示了所谓的“前后对比图”。众多消费者被吸引购买。然而,消费者使用后并未达到宣传的效果。经调查,该主播展示的对比图是经过修图处理的,且该面霜实际并无美白的特殊功效。消费者向法院起诉,法院最终判决主播赔偿消费者购买面霜的价款,并支付一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同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该主播作出了罚款的行政处罚。
案例二:数码产品主播虚假售后承诺案
一位数码产品主播在直播售卖手机时承诺,该手机享受三年免费保修服务。但当消费者购买手机后出现故障要求保修时,主播却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履行保修承诺。消费者向相关部门投诉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介入调查,发现主播的承诺并无事实依据。最终,主播不仅退还了消费者购买手机的款项,还因虚假宣传被处以高额罚款。
案例三:食品主播夸大成分案
某食品主播在直播推销一款减肥食品时,宣称该食品含有大量独家秘制的天然减肥成分,能快速燃烧脂肪。但经专业机构检测,该食品的成分与普通食品并无差异,所谓的减肥成分根本不存在。消费者发现受骗后报警,警方以诈骗罪对该主播立案侦查,最终该主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直播带货行业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主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杜绝虚假承诺。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遇到主播虚假承诺时,要勇敢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推荐